戒掉玩手机的十个方法
时间:2023.08.25 作者:管理员
郑州戒酒医院
时间:2023.08.25 作者:管理员
戒掉手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?带着这个问题,我们去请教了郑州金水脑康医院戒瘾科的主任。从事多年的张主任说,其实戒掉玩手机,戒掉网瘾的方法不需要很多,找对方法一个就奏效了。她就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孩子在她手里戒掉网瘾的案例,为我们提供参考。
患者情况
苏苏(化名),年十四岁
患者于1年前受老师批评后时常出现在校内自觉压力大,喘不过来气,渐出现情绪低落,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,逐渐将大量精力转移到网瘾上。
后续出现频繁请假,在家全天玩手机的情况,网瘾严重,并伴随焦虑,抑郁等症因。
近3个月休学在家,每日刷视频、与人聊天、看书,渐出现淡漠、不喜与人沟通、懒散、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,严重时出现轻生念头;3天前家属没收其手机后,患者情绪激动,出现自伤自残(用刀割手腕)等过激行为。家属无法管理,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寻求帮助。
“我们现在不期望孩子多优秀,只希望孩子能回归正常生活就行了。孩子才十四岁,不想看见她这么早就被游戏给毁了啊!”
通过和家长的交流,戒网瘾的张主任劝说道,“戒网瘾从来都不是一个极度悲观的问题,但也不是一蹴而就便能解决的,把戒瘾交给专业的人来,家长要做到的就是耐心,安心。”
康复过程
通过问诊情况和体检报告,张主任以“青少年网瘾综合症”“抑郁症状”的病因将苏苏收入院内治疗。
因为苏苏年纪小,情绪敏感,不适应死板的治疗方式,视小孩子可塑性强的个人特征,张主任为其定制了医教结合,寓教于乐的治疗方法。
刚入院的苏苏带着对陌生环境的回避,总是不敢和人对视讲话。在被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外,总是一个人嘟囔着“自己被抛弃了。”诸如此类的话,还会伴随着夜里蒙着被子偷偷啜泣。
注意到这一点的护士们开始对这个“问题小孩”多加关照,日常两个护士陪伴在旁边都是常态,同她聊生活的委屈和上学时的烦闷。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总是容易跟除了家人之外的陌生人敞开心扉,而在几次深度交流下,护士姐姐们逐渐赢得了苏苏的信任。她也从被动搭话开始变得愿意主动交流,虽然比不上同龄孩子间的活泼开朗,但在没手机用时也不再产生那么大的抵抗情绪了。
本着医教结合的方式,在张主任的引导和护士的接触下,苏苏逐渐愿意去体验一些网络世界外的生活,拓展兴趣的广度。例如手工画,声乐课等等。
“比起能够支配自己生活的成年人,小孩子的情绪更应该找一个出口。当你没收了她的手机时,就要为她找一些生活里能替代手机的事来做,不然就是不负责任。”
从业戒网瘾近三十年的张主任,是国家二级心理医师,她擅长从心理角度出发,去理解小孩子的快乐。她主张大人应该向下兼容,去体验小孩子眼中有趣的世界,在生活中做他们的引路人,在玩的时候做他们的好朋友。
在张主任的带领下,苏苏逐渐融入到了网瘾孩子的群体里。其实小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,他们没有那么多压力在身上,受到认可就会开心,开心就会微笑。
“很多家长会尝试带孩子出门,娱乐,来试图调解网瘾,但孩子往往不愿意。这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太高了,出去玩也要规范行为,也要问东问西,让孩子玩也玩不开心,还不如玩手机来得实在。”
康复维持
随着生活的丰富,苏苏逐渐发掘到了网络活动之外的快乐,很多时候即使在使用手机时,被同龄的孩子拉去玩耍,她也能瞬间放下手机。
对于这样的变化,张主任也是频频点头。
“很多家长认为,孩子不玩手机,每天限制玩手机的时间就能逐渐戒掉网瘾了。但其实不是的,这样多数情况只会助长孩子逆反的情绪。真正戒掉网瘾是大大方方的玩,但也能利利落落的放下。当手机不再能支配孩子的生活,这才是没了网瘾。”
经过二十天的治疗,苏苏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灿烂,常常蹦蹦跳跳的来找护士姐姐聊天玩乐。她慢慢找回了生活里的乐趣,还和张主任约定出院后回归学校,还要求护士姐姐监督她的学习!
张主任认为,孩子已经满足了出院要求,在和家长的沟通后,苏苏办理了出院,并且在一周内回归了校园生活,在慢慢追赶拉下的知识。家长反馈,回到家的苏苏已经能自己控制使用手机的频率了。
案例总结
对于因为网瘾长期产生家庭矛盾的家长来说,切勿急于求成。
网瘾是一步步戒的,拔苗助长只会愈演愈烈。
如果孩子难以沟通,或者网瘾已经对个人生活产生剧烈影响,请及时为孩子寻求医学干预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